• 員林福寧宮
  • 將 員林福寧宮 分享到臉書Facebook
  • 將 員林福寧宮 分享到推特Twitter
  • 將 員林福寧宮 分享到噗浪Plurk
  • 將 員林福寧宮 分享到微博Weibo

文昌帝君

文昌帝君
2234

  文昌帝君本名為張亞子或張惠子,傳說為晉朝人,非常孝順母親,做官時不幸戰死,百姓們懷念他給他立了一座廟當作「雷神」拜,靈驗異常,百姓們有求必應。古代自科舉考試制度建立之後,每逢考季,都會有許多考生前來膜拜祈求,保佑考運順利、金榜題名。後逐漸從「雷神」演變成「梓潼神」,由於信仰的傳佈,使得梓潼神信仰,與傳統觀念中掌管文學的文昌星相混合,又有一說法是梓潼神被視為文昌星轉世、化身,主掌科場命運及士子的功名利祿。民眾前往參拜時,可帶蔥(聰明)、芹菜(勤)、蘿蔔(采頭)及桂花(貴)等祭品,取吉祥之意,祭拜過的供品一定要帶回家煮給考生吃。

 

  文昌帝君與大魁星君、朱衣星君、純陽帝君、關聖帝君,合稱「五文昌」,同受士人學子敬奉。文昌帝君的陪祀神為「天聾」、「地啞」兩位書僮打扮的神祇,代表著「天機不可洩漏」、「文運人不能知」、「文人須謙卑少言」等意義。

 

  文昌帝君是西蜀越巂人,生於西晉末年丁未二月初三日,誕生時,一股祥光照亮整個房屋,五彩雲籠罩整個村莊,鄉民見此異象,皆嘖嘖稱奇,並言此異象是貴人轉世的好兆頭。其父清河張叟,年近六十方得後嗣,心中更是欣喜萬分,為此得來不易之子,取名為張亞子。 

 

  張亞子自幼就比同齡孩童成熟,不愛嬉戲,唯熱衷於讀書,體會書中聖賢之理。夜間則喜歡獨居。且每至名山大澤時,言詞中常語帶玄機,暗喻世人行善積德。有一年,家鄉乾旱成災,民不聊生,村民多次請官吏及道士設壇祈雨皆無所應。張亞子不忍見村民陷於困境,想起自己於夢境中,曾任水府判吏一職。當夜即於夢中以官函下牒河伯令其降雨,翌日,果然天降甘霖,解除一場危機。

 

  張亞子做官時,起兵抗擊前秦苻堅,英勇戰死。百姓在梓潼七曲山為他建祠,尊奉他爲雷澤龍王。

 

  張亞子曾經在長安見到姚萇,張亞子對他說:「九年後,君當入蜀,若至梓潼七曲山,希望您來找我。」。姚萇於前秦建元二年(366年)果然來到七曲山,見到一神人,神人說:「回秦地去罷!秦地無主,君主大概就是您罷!」姚萇請問那神人的姓名,神人說他叫「張亞子」,說完後就不見了。姚萇回到秦地後果然建立後秦,登基稱帝,於是就在秦地立「張相公廟」以祀張亞子。

 

  到唐朝時,張亞子的信仰非常盛行。唐玄宗安史之亂時走避蜀地,宿七曲山,曾被張亞子託夢,說玄宗不久將做太上皇。後來唐肅宗果然自行即位,夢境靈驗成真,故玄宗對張亞子舉行隆重祭祀,追封「左丞相」。現七曲山尚有唐玄宗「應夢仙台」遺跡。廣明二年(881年),唐僖宗為避黃巢之亂來到蜀地,經過七曲山,也親自祭祀梓潼神,追封張亞子爲濟順王,並將自己的尚方劍解下來贈給廟宇。由於唐朝天子的推崇,張亞子的影響迅速擴大,逐漸由地方神演變爲全國性的大神。


  • 訪客人數:
  • 171242